11月24日,美的集团(000333.SZ)发布公告称,拟通过全资子公司全面收购公司控股的库卡(KU2.DY)的股权并私有化。
私有化消息一出,引起各大媒体、券商广泛关注。市场中讨论的声音不绝于耳。美的全资收购库卡,志在长远,意味深长。
我们不妨猜测下,美的私有化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库卡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,而采用的营销方法一定是价格战。
何出此言?我们认为美的会在工业领域掀起价格战的原因如下:
1.美的集团——靠价格战站稳的“家电一哥”
消费品领域,尤其是家电企业擅长的打法无非是规模战、价格战、渠道战,其中最重要的手段是价格战,价格战已经成为抢占市场的重要手段之一。
美的一直是价格战的先锋,“跳水”更是其最擅长做的动作。例如,2018的双十一,美的与格力更是曾经发起过空调史上的一次价格大战,大有你死我活之势。在2019年年初,美的也曾率先降价10%,在全行业掀起空调价格战。
一直以来,美的集团通过积极地收购、合并来扩张业务,并通过与现有业务的协同降低价格以增强产品竞争力。虽然在技术方面也有不少的优势,但终究是靠价格战站稳了“家电一哥”的位置。
2.库卡发展不尽如人意
库卡这几年的发展状况不尽如人意,营收和利润出现了下滑。根据历年来美的集团的“机器人及自动化系统”产品业绩显示,自2018年开始,该业务持续出现下滑,截至2020年度,同比下滑5.03%、1.89%、14.30%。
再来看看整个工业机器人市场发展:
国际机器人联合会(IFR)发布的《世界机器人2021工业机器人》中显示:2020年有71%的工业机器人部署在了亚洲,这一数据在2019年是67%。其中中国的安装量增长了20%。
即使在2019年增速略有减缓之下,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依旧火热。但显然过去多年,库卡的发展并没有跟上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增速。就连曾经大家口口流传的机器人四大家这一说法,都随着国产机器人的崛起,渐行渐远。
3.工业领域的价格战并不少见
虽然价格战并不是市场唯一的竞争手段,却也是中国企业频繁使用的利器之一。很多人都会觉得价格战主要是在消费品领域,但其实在工业领域中并不少见。
我们认为,价格战可分为两种。
第一是实打实的降低,例如,我们曾听行业内用户提起过立体仓库的价格是按公斤算(以钢材料为例)。再比如,引进一套国外的MES系统曾经需要千万,但如今有国产的甚至已经降到几十万。第二是曲线降价,多以清库存、推出新产品名义的。
4.具备打价格战优势
美的和库卡整合之后,在实际业务上,发展速度却慢于预期。如果此次库卡被全资收购,意味着库卡准备加大营销力度,而“价格战”在中国就是一剂万能药。
根据美的集团半年报显示,今年上半年占总营收的7.30%的机器人及自动化板块实现营收127亿元,其中毛利率为33.28%,高出公司整体毛利率11.57个百分点。这也从侧面说明在成本上具有打价格战的条件。
单看美的数据,并不明显,我们对比国内行业龙头埃斯顿、新松、拓斯达。
首先,库卡毛利率为33.28%已经高于行业平均水平,为价格战留有空间。国产上市三家企业中,仅有埃斯顿可与之抗衡。其次,机器人及自动化板块仅占美的集团业务的7.3%,如果美的开启价格战,对整个集团的影响杯水车薪,反观国内企业,净利率并不高,如应对价格战更为吃力。
综上,这也是我们认为美的有底气掀起价格战的原因。
在各大媒体讨论美的私有化库卡消息之时,也是吉利收购沃尔沃十年。吉利收购沃尔沃与美的收购库卡有着类似的路径。最重要的是,吉利收购沃尔沃后,也开始了价格竞争。曾经沃尔沃的主力车型XC60市场优惠幅度高达24%,其优惠让利幅度高达10万元。
毫无疑问,任何行业都存在价格战。但我们需要注意一点,价格战未必会对行业造成伤害。当下,国内机器人企业数量巨大,但鱼龙混杂。短期内,价格战可能会对企业造成一定震动,从长期来看,只会提高行业集中度,加速企业优胜劣汰。
一个行业群雄崛起时,剧情如《水浒传》,寡头对决时,剧情如《封神榜》—神仙打架,有时候比草莽互砍更好看。